- A+
【成语意思】: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,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。
【成语拼音】:rén yì jūn zǐ
【成语声母】:RYJZ
【成语年代】:古代成语
【用法分析】:仁义君子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【成语结构】:偏正式成语
【成语字数】:四字成语
【使用程度】:一般成语
【褒贬解析】:中性成语
【仁义君子的近义词】:仁人君子
【成语造句】:
1、你为什么不看好刘备,我觉得这人是个仁义君子,对平民总是和蔼可亲,也能够接受属下的意见,我都很想认定他做主公。
2、姬伯之书,实是有理,果是真心为国为民,乃仁义君子也。
3、我和王兄对视了一下,都觉得刘琦也是仁义君子就点头答应了。
4、不管是作为一个武道高手,还是作为太守高荣的儿子,或是作为一个嫉恶如仇的仁义君子,高义都肯定不会掏这冤枉钱。
5、汪晟是个耿直的仁义君子,父亲却是个势利小人,从小挣扎在这种困惑矛盾中,养成了一副内向、执拗的性格,一旦认定的事情不会轻易改变主意,像强迫症患者一样执拗。
6、将军你不知,我们听说这刘平原是位仁义君子,最是仗义之辈,所以我们大人第一个就想到了他……
【近似成语】:
子曰诗云:子:指孔子;诗:指《诗经》;曰、云:说。泛指儒家言论。
子孝父慈:儿女孝顺,父母慈爱。同“父慈子孝”。
子夏悬鹑:鹑:鹑鸟尾秃有如补绽百结。指子夏生活寒苦却不愿做官,衣服破烂打结,披在身上像挂着的鹑鸟尾一样。形容人衣衫褴褛,生活困顿却清高自持,安贫乐道。
子为父隐:儿子帮父亲隐瞒恶迹。这是封建纲常礼教所提倡的。
子丑寅卯:四个地支。多指事理。
【成语来源】:《晋书·刑法志》:“戮过其罪,死不可生,纵虐于此,岁以巨计,此乃仁义君子所不忍闻,而况行之于政乎?” zxyu.com
【成语接龙】:
仁义君子 → 子虚乌有 → 有凤来仪 → 仪表不凡 → 凡百一新 → 新故代谢 → 谢家活计
计穷智极 → 极情尽致 → 致远任重 → 重气徇命 → 命里注定 → 定倾扶危 → 危言危行
行师动众 → 众少不敌 → 敌不可假 → 假痴假呆 → 呆里撒奸 → 奸臣当道 → 道傍筑室
室迩人遐 → 遐迩闻明 → 明若观火 → 火上加油 → 油头粉面 → 面如傅粉 → 粉妆玉琢
【相关成语】:
带“仁”字的成语 | 带“义”字的成语 | 带“君”字的成语 | 带“子”字的成语 |
---|---|---|---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