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【成语意思】:遗:丢失的东西。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;据为己有。形容社会风气很好。也作“路不拾遗”。
【成语拼音】:dào bù shí yí
【成语声母】:DBSY
【成语年代】:古代成语
【用法分析】:道不拾遗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。
【成语结构】:紧缩式成语
【成语字数】:四字成语
【使用程度】:常用成语
【褒贬解析】:褒义成语
【英语翻译】:Passersby do not touch others lost articles on the street.
【道不拾遗的反义词】:打家劫舍
【道不拾遗的近义词】:路不拾遗
【成语造句】:
1、田者不侵畔,渔者不争隈,道不拾遗,市不豫贾。
2、西汉黄霸任颍川郡太守,布施恩德,安置流民,重视农桑,施行教化,吏治清明,道不拾遗,皇帝因此下诏称黄霸是良吏中的最优秀者。
3、新中国成立后,社会秩序大大好转,许多地方夜不闭户,道不拾遗。
4、这类道不拾遗,夜不闭户之事,在我们村可是司空见惯,不足为奇。
5、现在村里连联防队也没了,道不拾遗,夜不闭户,对他们来说,已不是什么新鲜事。
6、全国解放后,社会秩序大大好转,许多地方夜不闭户,道不拾遗。
7、这位老臣身子不好,但他上不负朝廷,下不欺百姓,拖着病体卧治淮阳七年,将淮阳治理得“道不拾遗,夜不闭户”。
8、助人为乐、见义勇为、道不拾遗、夜不闭户,社会风气很好。www。zxyu。com。cn
9、近闻芷江河清海宴、歌舞升平,夜不闭户道不拾遗,此乃曲县长治理有方,本督军佩服。
10、于是外连东吴,内平南越,立法施度,整理戎旅,工械技巧,物究其极,科教严明,赏罚必信,无恶不显,至于吏不容奸,人怀自厉,道不拾遗,疆不侵弱,风化肃然也。
【成语来源】:韩非《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》:“子产退而为政,五年,国无盗贼,道不拾遗。” zxyu.com
【成语接龙】:
道不拾遗 → 遗风余习 → 习以成俗 → 俗谚口碑 → 碑沉汉水 → 水泄不通 → 通书达礼
礼顺人情 → 情随境变 → 变色之言 → 言听计从 → 从天而下 → 下马观花 → 花生满路
【相关成语】:
带“道”字的成语 | 带“不”字的成语 | 带“拾”字的成语 | 带“遗”字的成语 |
---|---|---|---|